云南师大附中2023年高三2月考(贵州卷)理科数学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2023年高三2月考(贵州卷)理科数学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云南师大附中2023年高三2月考(贵州卷)理科数学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1.如表是科学家设计实验探究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依据实验,下面结论错误的是项目实验过程现象结论1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胰腺分泌胰液2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胰腺不分泌胰液胰腺分泌胰液只沃泰默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切除神经、保留受神经调节3胰腺分泌胰液血管)的上段小肠肠腔内斯他林、贝提取小肠黏膜和盐酸研磨,获取胰腺分泌胰液受胰腺分泌胰液利斯实验提取液注入血液中促胰液素调节A.沃泰默通过实验1、2得出上段小肠肠腔内有感受盐酸刺激的感受器,小肠的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B.沃泰默通过设计实验3,进一步证明了胰液的分泌是由神经调节的C.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D.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之处是刮下的小肠黏膜与盐酸离体研磨,排除了神经的干扰【答案】B【解析】沃泰默通过实验1得出盐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通过实验2作对照,证明胰液的分泌是由神经调节的;沃泰默通过设计实验3最想得到的实验现象是胰腺不能分泌胰液,可是仍然产生了胰液,所以不能进一步证明胰液的分泌是由神经调节的;斯他林和贝利斯依据沃泰默的实验3提出了新的假说,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引起胰液分泌,这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实验巧妙之处并非切断神经,而是将刮下的小肠黏膜与盐酸离体研磨,制成提取液,排除了神经的干扰。

25.(8分)蛇毒分为神经蛇毒和血液蛇毒。血液蛇毒能破坏血管壁,造成被咬伤处迅速肿胀,呼吸中枢皮肤呈紫黑色等。神经蛇毒主要破坏人的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的传播。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1)血液蛇毒能导致被咬伤处肿胀的原因是切断处(2)为研究某种神经蛇毒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和b为小鼠的呼吸中枢发出的支配膈肌收缩的两条传出神经。研究人员将a切断,保留b。然膈肌、2后记录不同实验处理下,位点1处传出神经表面和位点2处膈肌表面的放电频率(单位时间内的兴奋次数),结果如表所示。实验处理记录位置放电频率位点1不注射蛇毒位点2位点1注射蛇毒位点2①未注射蛇毒时,切断a,位点2处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原因是。据表推测,神经蛇毒的作用部位是②进一步用神经蛇毒处理传出神经一膈肌,直至刺激神经,膈肌不再收缩,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溶液处理膈肌。若膈肌收缩,则神经蛇毒的作用部位可能是(3)被毒蛇咬伤后,需要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答案】(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血液蛇毒能破坏血管壁,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2)①b传出神经仍保持完整,呼吸中枢可通过神经b使膈肌兴奋突触(1分)②突触前膜或突触间隙(1分)(3)抗蛇毒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相应蛇毒的作用【解析】(1)血液蛇毒能破坏血管壁,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所以被咬伤处会出现肿胀的现象。(2)①不注射蛇毒时,切断a,由于b传出神经仍保持完整,呼吸中枢可通过神经b使膈肌兴奋,因此位点2处仍可记录到放电频率;图表显示,注射蛇毒后位,点1的放电频率不变,而位点2无放电,推测此种蛇毒主要作用于小鼠神经系统的突触,影响突触传递兴奋。②用神经蛇毒处理传出神经一膈肌,直至刺激神经,膈肌不再收缩,再用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溶液处理膈肌,若膈肌收缩,说明其未收缩的原因是缺少神经递质,可能是蛇毒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在突触间隙,蛇毒使神经递质失去活性。(3)抗蛇毒血清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相应蛇毒的作用,因此,被毒蛇咬伤后,需要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抗体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