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R-PGZX N SHX历史答案

山西省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R-PGZX N SHX历史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山西省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R-PGZX N SHX历史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18.(14分)“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到1980年代,沿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的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打工人物的对话。(6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8分)【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2分)如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从中选取事件组成主题,进行阐述。对话内容:层次1: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0一1分)层次2: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2一3分)层次3: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4分)(2)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打工潮”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打工潮”达到高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让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打工人员的流动中出现了外国“劳工”。(8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自办的近代信贷事业的开始。19世纪下半叶后,中国城市中开始出现了一些新式建筑,与此同时,一些公用设施如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站及自来水、电力、电话、电报等也纷纷出现。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并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上海、广州、汉口以及东北的大连、旅顺等开埠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们主要由外国人管理。这些城市的商品、资金、技术、工厂等高度聚集,使其在短时间内获得畸形的繁荣、发展。而许多以往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日趋衰落。近代中国城市的分布不仅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就是全国小城镇的80%也分布在东部几省。摘编自梁家贵《浅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材料二欧美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1851年)国家总人口(万人)农村人口(%)城市人口(%)英国约180048%52%法国约360075%25%俄国590093%7%美国230087%13%中国约4320089%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时代特征。(8分)(2)材料二反映出中西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6分)【答案】(1)时代特征: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伴随近代工业与商业发展而发展;开埠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大中城市;城市分布、发展不平衡;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8分)(2)差异: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城市化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本质上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与农业文明相比)。(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