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2~202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23-267B)语文试题答案

广东2022~202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23-267B)语文试题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广东2022~202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23-267B)语文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下图为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插图。郓哥大闹授官厅(第二十六回)》材料二这个道:“我们也有些侥幸,拿这二十两银子买猪羊去。如今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几壶酒儿。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棉衣)过寒,却不是好?”一[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材料三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世之家…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帮(tǎg,皇家府库)钱粮,采办杂料…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选取两则或以上材料,自行拟定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清楚,史论结合。)【答案】示例:选取材料一、二、三。论题:小说段落折射出明清社会经济重大变革。(2分)论证:材料一、二均出现了“银两”作为通货的情况,而白银的大规模流通是在明清时期;材料二中出现了“棉衣过寒”的对话,但国人普遍使用棉布是在元朝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之后;材料三中出现了“领内帑钱粮”的商人,但中国古代长期实行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在明清时期才有所提升。(6分)由此可见,上述事物几乎是明清时期特有的,并非小说所描写的唐、宋等时期应当出现的。究其原因,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带有作者自身生活时代的印记,而材料中的三部作品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其中的描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如货币体系、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等方面的重大变革。(4分)

8.A中国举行国际性论坛和以本国城市命名建立区域合作组织,这是中国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善的具体表现,故A项正确。中国早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外交就已经开始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C项错误;多边外交意在更好地融入世界,不是只与邻国发展友好关系,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