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英语试题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英语试题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英语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耕地“非粮化”是耕地利用过程中由种植粮食作物转为种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耕地“非粮化”率是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如图为2017年我国“非粮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对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非粮化”率特点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浙江粮食作物中小麦种植比重小B.青海牧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大非根化率风无数据C.黑龙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小02020-30D.新疆林地草地撂荒地面积比重大30-40>40【答案】C【解析】浙江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浙江“非粮化”率高是因为水稻种植比重小;题干中是耕地“非粮化”,而青海牧区是草地,青海牧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大与“非粮化”率关系不大;黑龙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大,“非粮化”率低;林地、草地不属于耕地,新疆林地、草地撂荒地面积比重大与“非粮化”率高关系不大。12.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的有①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②稳定非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③低洼地大力发展基塘农业④鼓励资本下乡发展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解析】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和稳定非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能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并不是所有低洼地都适合发展基塘农业,基塘农业也不一定就是种植粮食;鼓励资本下乡发展旅游业对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影响小,甚至可能会增加耕地“非粮化”倾向。

我国强调要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如图为“新三农”耕地相互联系关系链。据此完成810题。8.生产活动集约经营的主要目的是新农业(绿色高效)A.节约资源B.互通信息C.技术合作D.适应市场社会-生态-经济“价值南应产出高效资源节约投入-产出要素流动【答案】D资源产权人居环境轻营结构【解析】通过种植结构和经营结构的转换,实现集约经营,推动着生新农村种植结构新农民(美好、美丽)产、生活系统中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对提高农业生产(农民福祉))市场适应性起重要作用。9.新农业与新农村在生态层面存在价值响应,主要表现在①生态宜居②农业高产③绿色发展④农民增收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新农业与新农村在社会、生态和经济等层面存在价值响应,在生态层面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优化、绿色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10.在“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背景下,“新三农”需要A.优化农业种植结构B.扩大农业土地供给C.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D.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答案】A【解析】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符合集约经营;扩大农业土地供给能增加粮食产量,但与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吻合;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违背了绿色高效的新农业;拓宽粮食进口渠道不属于“新三农”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