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云南省高三考试卷12月联考(23-231C)英语试题答案

2023届云南省高三考试卷12月联考(23-231C)英语试题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2023届云南省高三考试卷12月联考(23-231C)英语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算法既可以用来提升计算机软件的运行效率,也可以用来对人进行“理性”的分析。B.利用算法,通过显示“售罄”等方式拒绝为特定用户服务的消费歧视易被消费者发现。C,利用算法对应聘人员简历进行差异化投递会阻碍社会结构向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变化。D.利用算法对人简单地进行“物化”或“数据化”是没有尊重用户作为人的主体性的行为。【答案】B【解析】“易被消费者发现”说法错误,“通过显示‘售罄’等方式拒绝为特定用户服务”是利用算法的消费歧视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并不容易被消费者发现。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列举美国高校的简历筛选系统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算法黑箱”具有隐蔽性的特点。B.文章转述恩格尔哈特在《生命伦理学基础》中的说法来阐述划定算法伦理边界的必要性。C.文章第四段阐述了设计算法时应严守的三条原则,为解决算法发展导致的问题提供依据。D.文章结尾段指出了算法与其他科技的不同之处,阐述了伦理提前介入算法的可能性。【答案】A【解析】文章列举美国高校的简历筛选系统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算法的歧视还会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应该鼓励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对用户“画像”,从而将同类商品和服务差异化定价。B.划定算法的伦理边界,应该以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核心价值或公共理性的原则为出发点。C算法以提高效率为名剥夺人的闲暇时光,这是对个人选择权的不可剥夺性原则的侵犯。D.伦理提前介入算法目前只是在理论上能够做到,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答案】B【解析】A项,“应该鼓励企业为了获取利润对用户‘画像”违背了“非歧视性原则”,即“不能根据‘用户画像’的不同实行差别化对待”。C项,张冠李戴,“个人选择权的不可剥夺性原则”应为“用户的非物质性原则”。D项,“在实际操作中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说法错误,原文“伦理提前介入进行评估是可行的”说明其具有现实可行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民众一改从前对科学的不信任,对科学的信任度飙升至97%。B.一个国家要不断攀上科学高峰,领跑科技前沿,应形成民众崇尚科学的浓郁氛围。C.依照衡量标准,我国已算得上是创新型国家,但公众的科学素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D.解决老年人被伪科学诈骗的问题,至少要采取两种手法:普及科学知识,打击诈骗。【答案】A【解析】“使我国民众一改从前对科学的不信任”错误,文中并无内容表明我国民众以前对科学不信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谈及难以解释伪科学诈骗,后文则对其进行解说,前后呼应,结构严谨。B.文章通过引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论述,引出中国人有崇尚科学的取向。C.文章既指出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相对较高,又指出了种种相关问题,论述较为周密。D.文章列举石墨烯保暖衣、量子医疗器械等伪科学产品,意在论证伪科学诈骗手段之高明。【答案】D【解析】“意在论证伪科学诈骗手段之高明”分析有误,应为意在论证“部分群体对科学与伪科学的甄别能力不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能普遍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B.我国民众清楚看到科学抗疫的成果,比其他国家民众更早地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C.老年人群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3.52%,这是他们容易被伪科学诈骗的重要原因。D.要想不被伪科学骗倒,仅仅崇尚科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具有甄别伪科学的能力。【答案】D【解析】A项,因果颠倒,普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一个条件。B项,“比其他国家民众更早地认识到了科学的力量”于文无据。C项,偷换概念,3.52%说的是60~69岁人群,并非所有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