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葫芦岛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2023年1月葫芦岛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地理试题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2023年1月葫芦岛市高三普通高中学业质量监测考试地理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16.【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得出作者的观,点,要摆明自己的态度,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进行评析,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均可从作者搜集的史料信息和史料涉及的地点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评价要做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最后,结合相关评析进行总结说明。答案:示例1:作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联合帖木儿汗国包抄蒙古,我赞成这一观点。(2分)评析:首先,从作者搜集的史料信息看,比较有价值的是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和马欢的《瀛涯胜览》,两则史料中提到了一个重要地点一忽鲁谟斯,二者形成了证据链。其次,从史料涉及的地点看,从忽鲁漠斯(今波斯湾入口)到大宛和埃及的道路都很顺畅;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郑和下西洋到达这些地方,明显具有防卫边疆的意图。(7分)总之,作者分析论述的理由是比较充分的,也是比较客观、合理的,因此,作者观点的可信度是比较高的。(2分)示例2:作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联合帖木儿汗国包抄蒙古,我反对这一观点。(2分)评析:首先,从作者搜集的史料信息看,虽然永乐皇帝的诏书和马欢的《瀛涯胜览》两则史料都提及忽鲁谟斯,但都没有明确表示去忽鲁谟斯是为了实现联合以包抄蒙古,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联合帖木儿汗国来包抄瓦刺蒙古势力,这与史学界所公认的郑和下西洋弘扬国威、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的目的不符,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次,从史料涉及的地点看,从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可看出,其行程主要集中于亚非欧的交界地带,永乐皇帝的诏书并未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但郑和确实去过这些地方,这说明郑和下西洋并未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去活动,忽鲁漠斯并非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地。(7分)总之,作者分析论述的理由是不够充分的,也是不够客观、不够合理的,作者观,点的可信度是比较低的。(2分)
15.B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拉锯战是冷战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美苏在欧洲进行冷战的一个缩影,美苏之间的这一较量在亚洲地区则发展演变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热战,故选B。在冷战的背景下,西欧国家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开始走上联合的道路,实力日益增强而非陷入危机,排除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只是冷战的一个直接原因,冷战的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排除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而冷战只是两极格局形势下美苏对峙斗争的主要方式,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