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5理科综合答案

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5理科综合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云南师大附中(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5理科综合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1.环境问题:压砂地肥力下降后,面临大规模撂荒,荒漠化加剧:(2分)灌溉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或地下水位下降。(2分)建议:对年限较长的压砂地实施休耕轮作:对休耕的压砂地进行机械深松,增施有机肥:政府出资对休耕农民进行相应的补助: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有序退出压砂地种植领域。(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压砂的年限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15年左右的压砂地将面临撂荒。作物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说明压砂地肥力下降,压砂地将面临撂荒,该区域气候干旱,可能会导致荒漠化加剧:大规模发展压砂地栽培,会消耗大量水资源,该区域气候干旱,灌溉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或地下水位下降。针对压砂地肥力下降和撂荒,可以对年限较长的压砂地实施休耕轮作:增施有机肥:水资源短缺问题,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有序退出压砂地种植领域。另外,政府应加强引导,如政府出资对休耕农民进行相应的补助等。

20.(1)青藏高原山体效应使得相同海拔青藏高原内部山地比边缘气温高;林线的高低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林线越高;因此,边缘山地林线低,内部山地林线高。(6分)(2)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仅有一小部分为大气所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大气。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经大为减弱,进而形成了山体效应。(10分)(3)青藏高原的海拔(基面高度)更高,空气更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青藏高原的体积和面积更大,山体的增温现象更显著;青藏高原整体纬度较低,全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阿尔卑斯山脉位于西欧沿海地区,受西风带影响,空气湿度较大,增温幅度较小。(8分】【解析】第(1)题,林线的高低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林线越高。根据材料信息“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可知青藏高原边缘气温低于内部山地,所以青藏高原边缘林线低于内部山地。第(2)题,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太阳辐射只有一小部分会被大气直接吸收,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由于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大气的热量也较多;而山体外部的地面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经大为减弱,进而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山体效应现象,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第(3)题,由于两个山地的规模明显不同,青藏高原在高度、面积和体积上都远大于阿尔卑斯山。高度越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山体效应越明显;体积和面积越大,山地内部和边缘差异越大,山体效应越明显。二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位置对山地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有较大的影响,青藏高原纬度位置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导致山体效应大;从海陆位置看,阿尔卑斯山位于沿海地区,空气湿度更大,地面增温效果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