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益卷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卷)英语C(人教版)试题答案

陕西益卷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卷)英语C(人教版)试题答案,九师联盟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陕西益卷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卷)英语C(人教版)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九师联盟答案请关注九师联盟答案网。
1.D【解析】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等引发的海水运动,上海距环太平洋地震带较远,而且外围有岛弧阻挡,发生海啸的几率极低,A错误:赤潮是海洋灾害的一种,是指海洋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增殖和聚集,引发一定范围和一段时间内水体变色现象,B错误;台风对桥梁安全有一定的影响,但上海台风相对较少,C错误:潮汐是海水每天有规律的涨落现象,对本地区影响大,为了诚轻其对桥梁的影响,设计成“S型”,D正确。故选D。2.B【解析】大桥通往洋山深水港,洋山港码头主要是集装箱运输,所以车辆主要是集装箱卡车,B对,C错:洋山港人口少,家庭轿车少,A错:货物装卸码头,不是旅游景点,D错。故选B。3.D【解析】地质条件复杂,桥面高度应该低,A错误;风浪影响的高度有限,B错误:海水深浅与桥面高度关系不大,C错误;水面与桥面距离高,可以为大型轮船的通行航道留出足够的空间,保证通航顺畅,D正确。故选D。
25.(1)格尔木河夏半年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2分)虽然7月份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但径流汇集有一个过程(径流汇集有滞后性),所以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而不是7月;(2分)冬半年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2分)但10月份的蒸发量远大于1月份,所以月径流量最小值出现在10月而不是1月。(2分)》(2)冲积扇扇缘地下水出露,地表积水多:(2分)河湖沿岸地下水位高:(2分)地势平坦低注,排水不畅:(2分)下层有黏土层(冲积、湖积黏土或盐土质平原),水分不易下渗。(2分)(3)总体方向:东南(南)。(1分)原因:人口激增,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增强,(1分)造成河流中下游(北部)土地荒漠化,绿洲退化,人口向河流上游(向东南或南部)的绿洲迁移。(2分)【解析】第(1)题,河流径流量的大小要考虑补给、蒸发等方面,格尔木河夏半年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7月份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但融水汇集到河道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格尔木河月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而不是7月:在冬半年格尔木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月气温高于1月,10月蒸发量远大于1月,所以月径流量最小值出现在10月而不是1月。第(2)题,沼泽的形成与地势低注、蒸发量小、降水多、排水不畅等因素有关。格尔木河中下游位于冲积扇地带,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多,下有黏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地下水水位高,使得地下水出露,形成沼泽湿地。第(3)题,通过观察图(c),可知格尔木河中下游绿洲重心转移的总体方向为东南(南)。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人口增加来考虑。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同时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量增大,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导致植被破坏,荒漠化加剧,河流中下游生态环境恶化,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向河流上游生态环境较好的绿洲地区迁移。